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?”我们缺乏的是系统性的临床思维发表时间:2020-06-03 00:00 近日,基金会远程会诊的案例中有一位39岁的女性患者,因“腹胀、全身无力2月”被当地医院诊断为乙型肝炎、肝硬化失代偿期。目前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腹胀、无力稍有好转,当地医院希望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、评估手术的可行性。
专家会诊后认为当地的诊断并无误。但是,对该患者的治疗需要进一步规范。
根据当地提供的资料显示,患者脾大、有腹水。专家分析指出,脾大和腹水是脾功能亢进的表现,都属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并发症。专家提醒道,门静脉高压除了导致脾功能亢进,还可能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、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。
对于下一步的治疗,专家认为首先最需要强调的是,患者需要进行终身抗病毒药物治疗,建议当地医生和患者做好沟通。
其次,对于肝硬化的治疗,专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导:
1. 继续使用抗生素药物消腹水; 2. 患者醛固酮高,抗醛固酮药物应继续使用; 3. 注意预防出血,需要消化内科做硬化剂治疗。目前患者已是肝功能失代偿期,每出血一次肝功能都会恶化一次; 4. 对于脾功能亢进的问题,考虑到目前患者还没有出血和感染,建议密切观察,等肝硬化的其他症状稳定后再行处理。 5. 外科手术放在最后考虑,如果抗病毒治疗和针对肝硬化的治疗都有效,则不需要手术。
最后,当地医生提问患者的病情有无肿瘤的可能?专家持否定态度,目前磁共振没有发现肝癌的迹象,建议每3个月随访监测甲胎蛋白,如果甲胎蛋白逐渐降至正常,就没有发生肿瘤的风险。
通过此次会诊,协和专家根据临床多年治疗经验,帮助当地医生对肝硬化进行了规范化的临床评估和抗病毒治疗指导,不仅仅指导了这一名患者的诊疗,也使当地医生掌握了更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思路,今后使更多患者获益。
文章分类:
公益资讯
|